• 母子高校做同学 母亲:我不是陪读,我也有梦想(2)
  • 发布时间:2019-09-19 10:53 | 作者:admin | 来源:重庆晚报 | 浏览:1200 次
  •   王林说,有一次,周边区县一位病人慕名而来,父亲只用了20多元的药,就医好了对方的病。病人千恩万谢,竖起大拇指:“我坐车过来用了30多元,看病才用了20多元,王医生真的太好了。”

      因为看病的人太多,年幼的王林空闲时也会给父母打打下手。十七八岁时,她开始主动跟着父母学医,一来二去积累了很多诊疗经验。参加工作后,她又在一家企业的医务室工作。

      “因为家庭和工作关系,我积累了不少诊疗经验,但全面而系统的医学知识却是硬伤。”王林说,父母有4个孩子,没有一个真正继承了衣钵,而她,想试一试。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王林认为现在医疗资源有限,如果所有人、所有疾病都去三甲医院诊治,势必人满为患,且费用不菲。实际上,常见的、轻微的病症,“品级”不高的乡村医生就能解决,让患者用最便宜的价格,得到最恰当的治疗。她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和父母一样,成为这样的医生,“这,大有可为。”

      刘明说,初中毕业后,他在妈妈的建议下决定考中专。当时在一家企业医务室供职的妈妈,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辞职,和儿子一起报考!

      独自带娃求学

      “辞职读书,经济来源怎么解决?”

      “我有一点积蓄。”

      “孩子的父亲会补一些吗?”

      “这是隐私,我不想提。”

      对于家庭和丈夫,王林讳莫如深。记者只能从她只言片语的描述中,看到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经历。在王林的回忆里,刘明从小就是她独自抚养的。很多时候,她白天外出上班,只能将刘明一个人锁在家里。刘明不到5岁时,她就不厌其烦地教他用电的方法,以及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东西。“没办法,我也知道很危险,但不教他,更容易出事。”这段经历,让王林湿了眼眶。

      后来,刘明上了小学,她除了本职工作,还在外与人合伙做装修。晚上下班,除了料理家务,还要给刘明辅导功课,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给王林未来的考学之路打下了基础。王林说,自己是一个较真的人,教孩子之前,一定会把课程先学习通透。所以一来二去,小学甚至初中的部分课程,她都在学习和辅导的过程中,记了个滚瓜烂熟。

      “考中专其实是临到头了才决定的!”王林说,当时留给她的复习时间只有区区几天,就连她自己也有些庆幸,最后居然成功考上了。

      “我最开始并不知情,报名后妈妈才告诉我。”刘明告诉记者,得知了妈妈的打算,他原本十分反对,原因很简单,跟妈妈一起上学,不被别人笑死?

      “我也想读书,我也有梦想!”最终,王林靠梦想说服了儿子。靠着前几年和别人合伙做装修时赚的一点钱,辞了职的王林和儿子一起走上了求学之路。他们在校外租了一间小房子,王林一边给刘明做饭、洗衣,照顾生活起居,一边走进校园,在同一个教室里和小自己20多岁的孩子们一起上课。

      这样奇特的场景,难免引起一些热议,不少人认为王林就是一个陪读。但刘明却知道,妈妈的学习欲望比自己更强烈。在曾经租住的蜗居中,堆满了妈妈购买的医学典籍,平时省吃俭用的妈妈,短短3年时间竟花了近万元买专业书。

      但是,一个18岁的大男孩,毕竟不愿意与妈妈随时待在一起。考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后,刘明从妈妈那里争取到一份权利开学之后,他可以住进男生寝室,尝试独立生活。这是一件让他很开心的事。

      “会不会担心别人说你是妈宝男?”

      “会啊,肯定有人这样说。”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也没啥,最多就是女孩子们看不上妈宝男,这几年我不耍朋友咯。”

      刘明瘪瘪嘴,看了一眼妈妈,腼腆地笑了。


  • 相关内容
  • 2016-2020 关于我们 2016 巴渝网 版权所有
  • 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巴渝网联系 客服QQ:269714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