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检查前,张天媛在百度上搜索了自己的症状,得到的结果是“疑似白血病”,她问养父母家里还欠不欠债,说自己“可能没能力赚钱了”。三个人一起哭。
两天后,确诊。张天媛发了一条朋友圈,只有三个字:新身份。
有朋友不知情,以为她最近结婚了,在评论里问:领证了?
事实上,新身份是“病人”。
张天媛是张有夫妇从玉米地里捡回来的小孩。不过,从十六七岁得知身世之后,基本没有提过寻亲的事,之后几年的成长中,她和所有年轻的女孩子一样,读书、恋爱,喜欢漂亮的衣服,想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没想到,从天而降的白血病让她被迫寻亲。她在朋友圈里写:“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找到我的亲生父母,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我配型,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几天的时间里,为白血病女孩张天媛寻亲的消息迅速在媒体上扩散。从全国媒体到地方媒体,陆续发布、转发。
社交媒体也在“刷屏”。以往,同事们在朋友圈发布的,大多是房屋出租、出售信息,最近几天,为张天媛寻亲的图片和链接一条接一条地出现。“全北京的同事都在转发,上海、山西、广东,全国的同事也都在转。其他中介公司的同行也在帮忙扩散。”张天媛的同事说。
在公司的内部通讯系统,员工的主页人气大多在一两百左右,但最近的四五天时间里,张天媛的人气值达到了19474,不断有同事点开她的页面,消息也一条一条地涌过去。
张天媛住院后,徒弟翟羽佳登录她的系统,未读消息堆积了几百条,同事们或是提出要捐款,或是推荐医院信息,或是发来寻亲栏目的热线电话。
客户、业主、甚至陌生人,陆陆续续联系上张天媛的同事们,核实信息、帮忙转发、询问病情,也有人发来红包请求“帮忙转给那个生病的女孩”。还有人通过公司网站搜到她,然后发消息鼓励,有人说“稳住,你能赢”,也有人说,“天媛会有天援”。
捡来的女儿,“比亲生的都亲”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是张天媛的24岁生日了。阴历七月十三,是她24年前被捡到的日子。
1995年,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到保乡车力村聚宝庄村南头道口西,一个小婴儿被人在玉米地里捡到,除了随身的衣帽再无他物,村民们商量后,把她交由膝下无子的张有夫妇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