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夏俊斐告诉记者,可以领取“健康包”的信息发出之后,预计剑桥地区报名的中国学生是400人,但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预估,实际报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申请领取“健康包”的是800人。
对大家关注的包机回国,马朝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疫情严重国家,确实有困难急需回国的留学人员,党和政府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协助他们逐步、有序回国。”
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至4月2日,中国已陆续派出包机和临时航班从海外接回受困的中国公民。3月海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后,又派出9个架次的临时航班从伊朗、意大利等疫情严重的国家接回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1457名中国公民。“近一段时间,由于各国入境过境政策变化以及航班调整等原因,在埃塞俄比亚、柬埔寨、孟加拉等国一度发生了留学人员在中转回国途中滞留的现象。经过国内国外紧急的协调和工作,目前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滞留人员已经全部搭乘增开的航班安全回到了国内。”马朝旭说。
就在国新办举办疫情期间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安全问题新闻发布会当天,有一架包机从国内前往伦敦,接回了部分在英国的留学人员。
中国学子守望相助
面对疫情,许多留守留学目的国的中国留学生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也尽己之力为他人提供帮助,送去温暖。
在英国疫情发展初期,剑桥学联组建了“抗疫社区”。“该社区的建立仿照中国社区式抗击疫情的方式,根据学者学生在剑桥地区的住宿地点分为10大区域,每个区域分成5至8支队伍,并指派1位负责人,目前已覆盖剑桥地区的800余名学生学者,仍有100余名新进成员等待分配。”夏俊斐说,“区域负责人由学联工作人员担任,小队长由志愿者担任。每两至三天,小队长会对自己所在小队的学生学者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进行筛查汇总,并协助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的同学寻找相应的救助和日常生活资源。”
据夏俊斐介绍,目前留在剑桥的同学大都理性,学习生活也都能妥善安排。“大家最担心的是当地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还有国内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传递给学生们。”该背景下,“抗疫社区”就起到了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除发放防护物资、分享防疫信息、为有实际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之外,抗疫社区每个小队的同学住得很近,大家可以相互照顾,一旦有诉求,也有助于第一时间求助。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夏俊斐说。
4月1日开始,施煜程参加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发起的爱心护航行动,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问卷分发和防疫物资的分发。“祖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我也希望自己能贡献一份力量。” 施煜程说。
4月3日,宣哲民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姑娘们真棒,致敬最美逆行者,现在我们坚守下半场”的感想,介绍耶鲁大学中国学子联合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创作的歌曲《等你》。就读于耶鲁大学细胞生物系的杨斯思是这首歌的编曲。“这首歌,既致敬支援武汉的医生团体,也献给现在留在世界各国的中国学子。面对‘戴不戴口罩”这样的文化差异,面对暂时停摆的科研活动,面对毕不毕业、有没有工作的压力和订购回国机票的艰难。如果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做一些平时没时间思考和完成的小事,那也不失为一段难得的经历。” 杨斯思说。